发布时间:2019-11-21 | 来源: |
一桥飞驾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
宁波西洪大桥接线工程是2022年亚运会分会场的宁波奥体中心配套工程,以及连接‘姚江新城’和‘高桥’两个城市副中心快速走廊。为了做好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,中交水利建设者集“智慧”于一桥,该桥工程的顺利推进,不仅离不开中交水利建设者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,更凝聚了建设者智慧的结晶。
桥墩作为整个桥梁的“支柱”,在整个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西洪大桥平面尺寸大、重量沉,桥最高部分达30多米,如何支撑起这个“庞然大物”无论从技术和现场施工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。
量身打造“主心骨”
都说宁波没有秋天,刚熬过夏日的酷暑,一夜之间就刮起了凛冽的西北风,这无疑给高空作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。“这风吹得人就像在钢丝绳上做杂技,难度系数一点不低”刚从20多米脚手架上爬下来的钢筋工感叹道。抬头放眼望去,钢筋在风中“摇曳”,“高空作业的钢筋工都站不稳了,如何确保钢筋绑扎到位,未固定的钢筋骨架还有被风刮倒的风险……”想到这一切章经理不寒而栗。
经过项目部激烈讨论,最终决定采用预制钢架钢筋骨架施工,将高空作业“搬到”地面完成。原以为一切可以很顺利地开展,然而新方案实施的第一天,就吃了个“闭门羹”。
胎架作为整个钢筋骨架的模板,其制作的精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体钢筋骨架的质量。图纸上立柱上部基本采用花瓶口设计,而胎架是用直线形的槽钢制作,想利用横平竖直的槽钢做出曲线形的胎架几乎不可能。
“是否可以尝试多线段拟合圆曲线方法?”项目部副经理张斌提议。该原理先把易弯折的钢筋弯曲成花瓶口的线形固定好,然后在钢筋的曲线上选取几个控制点,最后在控制点之间安装槽钢,这样就可以利用直线形的槽钢制作出曲线形的胎架。说干就干,很快第一根预制的立柱钢筋骨架大功告成。预制钢筋骨架的成功无疑给西洪大桥建设者打了一枚“强心剂”。
巧夺天工“强根基”
如何保证钢筋骨架在高处安装不散架同样也是施工的关键。预制的立柱钢筋骨架一节长度在12米左右,吊点设置在两头,在钢筋自重的作用下,钢筋骨架容易发生挠变形。
“停下!停下……”安全员文军不断地重复着。随着吊起高度越来越大,整节钢筋几乎已经弯成了“香蕉”,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会散架。
“加工厂预制钢筋骨架的时可以在吊点位置增加纵横向的加劲钢筋,以保持吊点应力集中位置的强度。同时,整节钢筋骨架也要增加纵横向的加劲钢筋,以保证钢筋骨架的整体稳定性。”副经理张斌提议。
然而纸上谈兵容易,具体安装几根加劲钢筋,每隔几米安装既能确保不散架又能将成本控制在最低……?一系列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大家陷入沉思。
施工员罗平临危受命擅长发挥其软件建模特长,选取六个吊装过程中变形程度最大的“点”进行建模分析。经过大量的计算工作,最终讨论决定在原钢筋骨架在吊点处加设纵横向加劲钢筋,沿着两个吊点连线的方向上设置一根粗钢筋以平衡吊点处的受力,并沿纵向每隔3米设置剪刀撑用来维持整体稳定性。
无缝对接“筑桥梁”
吊装再次进行,改良后的钢筋骨架即使是在30米的高空依然坚如磐石。为了精准定位钢筋骨架的插入点,测量员先对承台的四个角点坐标进行复核,检验其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。以承台的角点为参考点,利用经纬仪对这四个角点进行精确的放样。
“慢点,稳住!主筋骨一定要定位好!”钢筋工老刘一边指挥着吊机,一边和测量班组仔细核对着定位坐标,确保每根钢筋都找到自己的“家”。
“精细”是安装钢筋骨架唯一秘诀。别看工地上都是一群汉子,可干起活来绝对不输绣花女工。为了确保钢筋骨架的垂直度,缆风绳在项目部施工员刘小千手中变化的游刃有余,偏左了往右拉一点,偏右了往左拉一点。然而这“一点点”不仅是个技术活,更考验着施工员的细心。就这样175根桥墩在中交水利建设者的“匠心”之下浇筑而成。
“完美!”看到一个个“量身打造”的钢筋预制架业主由衷地翘起大拇指。预制钢筋骨架工艺的成功运用,不仅大幅度降低了高空作业的风险,同时也将原来单根立柱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一,降低人工成本,真正做到了“安全、效率、成本”三方共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