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靓田”铺就致富路

发布时间:2019-06-12来源:

广阔的赣抚平原天高云阔,空气中弥漫着农作物的清新味道,江西省南昌县楼前村村民顾有民正手持镰刀,忙着收拾田地里残余的稻子。“收拾干净,他们才好整地。等整好地,咱种上有机蔬菜,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。”顾有民边说,边望了望不远处的上航局南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部。

日前,江西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从省级层面统筹整合资金,启动了新一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。未来,通过集中建设灌溉排水、田间道路、土地平整、配电设施等六大工程,江西省将建成“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旱涝保收农田,让农耕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依靠。其中,上航局承建的南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丰洲村、楼前村、爱民村等六个村庄的3000多户农民,建设规模达2.32万亩。

“这里的不少农田高低不平、坡度不一,不通水、不通电,农机也进不去。像顾老汉这块田,北高南低,北边旱、南边涝,年年收成不好,日子越过越穷。”项目部现场工程师薛志高介绍说,“把这些中低产田整治为高产的沃土,是当地百姓迫切的愿望,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
然而,项目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这六个村互不相连,如果一个村一个村施工,工期肯定来不及。当时,我们从项目部出发,在最短时间内把六个村子转了个遍,全力协调和解决开工事宜。项目经理朱纪刚回忆说,那段时间大家都加班加点奔波在田间地头,协调机械调遣和人员投入,最终确保了7天内六个村全部开工建设。

正式施工时,有些村民的庄稼尚未收割完,部分区域还有鱼塘和农民种的菜,更有一些村民不理解高标准农田的作用,参与热情不高,还出现了阻工现象。为了让农田整治顺利进行,项目成员频繁往返于村民家、村委会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,不断协调沟通土地平整、设备调遣等事宜,最终换来了村民的信任。“那段时间,我们天天往在村里跑,都成了村民的‘半个家人’。”朱纪刚调侃道

但雨季的到来又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。当时正值冬季,连续数月的阴雨天气让农田变得泥泞不堪,挖掘机开进去就下陷。想到开春后村民们就要开始生产,我们必须在这之前完成第一阶段一万多亩的建设任务,当时压力很大,好在没有人选择退缩。”朱纪刚坦言。为加快建设进度,项目部提前准备好施工机械与各项材料,抓住为数不多的晴好天气,利用一切可以施工的时机连续作业。

尽管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圆满完成,整治后的田地规则平整,田间道路纵横、水渠齐整,放眼望去皆是怡人的绿色,但朱纪刚站在地头,无心欣赏美景。望着剩余的未改造农田,他再次紧锁眉头:“还有一万亩农田没有改造,再过一个多月就春耕了,农民不知道又要多费多少劲。” 

这天工作结束后,朱纪刚没有急着回项目部,而是把车开进村里,直到半夜才返回项目部,手里还紧紧攥着几张草图。原来,他是向几位种粮大户“取经”去了。第二天一大早,他便急急忙忙召集大家开会。“先修水渠和机耕道!”他指着工程平面图兴奋地说,“水渠解决灌溉排水,机耕道解决人机通行,这样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保障春耕。大家一听,纷纷表示赞成,并立即着手调整施工计划,集中力量修建水渠和机耕道。

春耕开始前,水渠和机耕道已基本修建完成,灌溉水已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地头,一排排农机轰鸣着纷纷投入了耕种。“以前只能用抽水机浇地,光油费就是一大笔钱。现在好了,地头就是水渠,省事又省钱!”“路通了,我们的农机可以下田了,以后种田就方便多啦!”村民们看着眼前的巨大变化,一个个喜笑颜开。一时间,高标准农田的好口碑传遍了十里八乡。

高标准农田耕种成本低,单产还能增加两成左右,这一增一降,咱村民的收益能提高三成以上,真是太感谢你们了!这天,村长郑生根带着乡亲们到项目部道谢。听到村民的肯定,项目团队的建设信心越发坚定。